认证资料 Certification Data

固安冰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联系人:田悦声
  • 官网地址:www.bc2005.cn
  • 经营模式:制造商
进入官网

推荐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动态> 翅片换热器的设计参数介绍

翅片换热器的设计参数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22

空调翅片换热器该如何设计?这也许是搞空调设计的同行一个较关心的话题了。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那么多设计参数,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经验值可以参考,在这里小编跟大家分享下翅片换热器的8大设计参数。希望对大家的系统设计有所帮助。 翅片换热器的设计特点1、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蒸发温度经验值一般为5-12℃,冷凝温度一般为45-54℃一般也是环境温度加上15℃左右。进出风温度差一般为8-10℃,低温装置中蒸发器的温差会小一点,蒸发温度也会低一点,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和出风温度的温度差一般在8—12℃左右。2、过热度和过冷度:蒸发器设计中过热度一般为5-15℃(过热度和吸气温度不同,是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转的关键,在分体机或低温装置中会相差很大),冷凝器中过冷度一般为5-8℃,适当的过冷度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3、换热器风速:蒸发器迎面风速一般为1.5-3m/s,风速过大会导致蒸发器吹水,过小又会带来蒸发不完全的风险,小冷君也是醉了。冷凝器为2-3m/s,较窄面风速不要超过6m/s。多数迎面风速在2.5m/s左右。4、管径和厚度:常用管径一般有9.52 mm,7.94 mm,7mm和5mm,管径的内螺纹铜管或光管,更小管径时换热效率更高,内螺纹铜管可以增加制冷剂扰度,增大换热系数,但同时也增大了流动阻力,是不是有点晕了……5、行距x排距:换热器设计时,多采用等边三角形的叉排形式,如:25.4x22mm,25x21.65mm等。也有用25.4x19.5mm,21X13.6mm的。6、翅片规格:标准厚度为0.095-0.3mm,间距为1.1-2.5mm,蒸发器因为有冷凝水要选大点的间距,要和风速选择相匹配,冷凝器因为是干式换热,可以选小些。冷冻装置的蒸发器考虑到结霜问题,一般在3-6mm。对于蒸发器或热泵系统的冷凝器都会采用亲水铝箔。也有些会用光箔然后喷漆防锈,现在的加工工艺提升后多采用电泳的型式,翅片形状主要有平片,波纹片,开窗片,或两者结合的波纹开窗片。7、管路结构:蒸发器设计多为2-6排,冷凝器为1-6排,过多排路设计会导致后面的管排换热效果变差,若不得不设计多排的话,迎面风速值选取要适当增大,从而保证后面管排的风量。每一条制冷剂流路设计时范围一般在10-16m左右,蒸发器设计可以取下限值,冷凝器多取上限值。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设计时还要考虑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因为流路太短制冷剂不能充分换热,太长又会引起较大的压降,不同管径压降阻力不同。蒸发器不要超过蒸发压力的5%,冷凝器不要超过冷凝压力的2%,否侧会引起机组效率的降低。在选定翅片的参数后可算出单位长度的外表面积,然后可算出换热所需总长度,对于蒸发器,因为考虑结构尺寸限制,或是在选用风机时考虑,实际形状可多变,但都较规整。冷凝器,结构形式目前有多种型式,如U形,V形,L形,所以只要尽量大的迎风面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8、流路设计:一般观点认为:对于蒸发器一般是下进上出(制冷剂蒸发成气体向上走,避免积聚在管内影响换热),然后是后进前出(和进风形成逆流,可以增大换热温差)。冷凝器是上进下出,防止冷凝器内积油,后进前出(这样冷凝的液体可以尽快利用重力流出冷凝器)。然而这些只是从传热学的某一方面对传热强化来说的,实际上空调换热器的换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换热效率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而且要结合实际运作中风场的型式而定。影响翅片换热器因素的一些原则参考a、设计时进出口也要尽量隔远一些,避免同管换热。b、不要只从一侧进,从另外一侧出,要两侧都要流过,从而避免单侧过热或过冷,引起换热不均造成换热效率下降。c、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路流动时,随着干度的增加,换热效率不断提高,所以流路中后段的换热能力比前段的一般会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