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资料 Certification Data

卧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人:孟章
  • 所在行业:服务-商务服务-认证服务
  • 经营模式:服务商
  • 主营产品:项目申报,知识产权,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
  • 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高新区柏堰科技园香樟大道188号国信大厦11楼
  • 供应产品:7
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动态> 2021年第八批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条件流程及材料盘点

2021年第八批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条件流程及材料盘点

发布时间:2021-05-24

2021年第八批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来啦,满足申报条件的在2021年6月15日前提交申报材料。以下将一一为你讲解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条件、流程及材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咨询以下。 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条件 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主要支持我市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业、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 务业、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领域中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创新团队依托单位应在同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良好。有 良好的工作和研发条件,有鼓励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重视 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 2、 现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领 先水平。 3、 现有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 4、 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是在同行业内具有较高竞 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条件可适当放宽。 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流程 1、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按照属地原则 向科技管理部门申报(驻淮单位可直接向市科技局申报),科技管理部门根据创新团队的推荐标准和条件,严格筛选后, 指导企业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于2021年6月15日前将申 报表和附件材料3份报送市政务中心科技局窗口。 2、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实地考察,确定入围团队名 单。 3、审定通过的创新团队,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 为“淮南市,50•科技之星,研发创新团队”。 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人才选聘 团队技术领 军 人才主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可以采取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引进方式。技术领 军 人才须具备较强的 组织协调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领 先技术技能水平, 主持、承担过市以上重大科技项目,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8岁。 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申报材料 一、基本信息 二、团队近3年主要科研情况 三、团队及负责人自我评价 (一)团队评价(主要包括团队形成背景、围绕整体研究方向核心成员的学科布局、任务分工及协同机制,研究能力、学术或技术水平、对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和相关产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600字以内) (二)团队负责人评价(主要包括研究能力、学术或技术水平、组织协调和 团队管理能力、对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和相关产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500字以 内) 四、现有基础及团队发展规划(请按以下提纲编写) (一)创新团队的现有基础 推动未来研究工作的现实基础(科研基础、科研条件等,600字以内) (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1.拟开展的研究在国际同领域所处的地位(300字以内) 2.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500字以内) 3.对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意义(300字以内) 4.团队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国际合作( 300字以内) 5,团队负责人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200字以内) 6.支撑保障条件需求(200字以内) 五、依托单位发展需求与推荐团队的相关性及依托单位提供的支 持保障措施 1.依托单位在推荐团队所属学科和科研领域的布局及发展状况( 200字以内) 2.推荐团队对促进依托单位学科发展、科研水平提升、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200字以内) 3.依托单位对推荐团队在岗位设置、人才培养、科研场所、实验平台、资源共享、 经费投入、项目倾斜、后勤保障等方面所提供的保障措施及落实计划( 300字以 内) 六、承诺与推荐意见 七、附件材料(按提纲提供齐全,不得缺项漏项) 1.团队成员(单位)之间的相关合作协议(跨单位合作的提供); 2.相关方向代表性的期刊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不超过3篇); 3.科研奖励证书(不超过3项); 4.承担的科研项目(不超过3项,提供反映项目(课题)名称、来 源、经费和本人角色的任务书或合同的关键页); 5.团队负责人的国际科研组织、重要学术期刊任职及重要学术会 议大会报告等证 明材料; 成果开发、转化和应用推广及经济、社会效益等证 明材料。

上一篇:2021年合肥市软件著作权申请流程及代办费用了解

下一篇:2021年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条件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