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哪些优点?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结合水稻栽培和鱼、虾、甲鱼等水产品养殖,重叠两个生产现场,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水稻和鱼类(虾、龟等水产品)的共生互利作用,取得了有机水稻和有机鱼类(虾、龟)的双丰收,普及水田综合栽培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什么优点?
一、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1、“稻鱼共作”模式。
2、“稻虾连作”模式。
3、“稻蟹共作”模式。
4、蟹(虾、龟)塘种植水稻的模式。
二、稻田综合种养优点
1.稻田综合种养增收效果好、发展潜力大
目前,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已逐渐成熟。我国大面积稻田综合栽培养殖模式是稻鱼、稻虾、稻鳅、稻蟹、鳗鱼共作或连作模式。 为了推进水田综合栽培正规化、标准化的发展,行业制定并公布了水田养鱼虾的技术标准。
2、综合效益发挥显著
稻田综合种养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对南方十省稻田综合栽培技术的调查,发现亩产化肥用量减少约15%,农药用量减少约40%。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加高畦畔、加固、挖鱼沟等方法,每亩蓄水200多立方米,起到抗旱保水、调节气候的作用。
3、减少农业方面的污染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国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由于大量施用化肥,使用地闲置,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引起土壤结皮,同时引起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的降低,造成土壤贫瘠化。
实施稻田综合栽培和饲养新技术,减少化肥用量,促进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不仅提高土壤肥力,还减少了农业方面的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4、有利于农村的环境卫生
稻田是蚊子的繁殖地,河蟹、小龙虾、鱼类不仅吞噬了水稻的病害虫,还清除了蚊子的幼虫。 此外,河蟹、小龙虾还能大量消灭稻田贝类,特别是钉螺,大大减少血吸虫病的中间介质。
5、可持续发展
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栽培与饲养相结合,稻田病虫害、杂草明显减少,水稻湿地环境有利于河蟹的隐蔽、脱皮和生长,不仅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