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ITO膜么
1、介绍
经济合作氧化物(TCO)薄膜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1907年Badeker首次制作CdO透明导电膜,触发了透明导电膜的开发和应用,1968年报道了ISN氧化物和InSn合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非常广泛。这些氧化物都是中抽检、高 干化、半导体,半导体机制是化学计量比偏移和掺杂,禁带宽度一般大于3eV,不同组不同。它们的光电性能取决于金属的氧化状态和兴 奋剂的特性和数量。
ITO薄膜是一种复杂的立方铁矿结构,最低电阻率接近10-5CM水平,可见光范围内平均光透射率达90%以上,优秀的光电特性使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TCO薄膜。
ITO透明导电膜除了具有可见光透过率和高电导率外,还具有高红外反射率、与玻璃的强附着力、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酸溶液湿法蚀刻工艺,容易形成电极图等其他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设备、微波和无线屏蔽设备、敏感部件、太阳能电池等许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液晶等平面显示设备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ITO膜的研究和需求。
2、ITO膜导电机理及特性
In2O3是直接跳宽波段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为立方铁矿结构。在In2O3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完全理想的化学比例结构,晶体结构中缺乏氧原子(氧空位),因此存在过剩的自由电子,呈现出一定的电子导电性。与此同时,利用高价阳离子将Sn在In2O3晶格中混合而不是In 3,可提高自由导电电子的浓度,从而提高氧化铟的导电性。在ITO薄膜中,Sn通常以SN 2或SN 4的形式存在。In在In2O3中为正三价,因此SN 4的存在将电子提供给导向带,而SN 2的存在则减少了电子在导向带中的密度。另外,SnO本身是暗棕色的,对可见光的透光率下降。在低温沉积过程中,Sn在ITO中主要以SnO的形式存在,因此载流子浓度低,膜阻力高。退火处理后,将SnO转化为SnO2,进一步氧化薄膜,另一方面,可以从薄膜中去除不必要的氧气,减少膜阻力,达到提高膜可见光透过率的目的。
ITO膜的特性:
良好的导电能力,最高10-4 厘米的电阻率;可见光透射率高到85%以上。
紫外线的吸收性、吸收率85%;
红外线有反射性,反射率80%;
微波衰减率,衰减率85%;
薄膜硬度、耐磨性、耐化学性;
便于薄膜处理性能、蚀刻等。
3、ITO膜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可用于制备ITO薄膜的成膜技术有磁控溅射沉积、真空蒸发沉积、溶胶-凝胶(Sol -Gel)法等多种多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