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能源汽车,代表着要把握有关充电电池的专业知识
2021-12-20 09:35:41来源:一大把网站
电池寿命焦虑是首次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普遍担心的问题。
电池寿命焦虑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所以作为电动汽车用户最关心的是电池组的实际寿命。
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经验表明,它们的电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因此它们需要更频繁地充电。
但好消息是,电动电池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弹性,而且有办法确保它们的电池比那些在大多数家用电器中发现的更持久。
电动车的电池寿命
对于转向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来说,电池续航时间是继续航里程焦虑之后最大的担忧之一。
就像你的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一样,电动汽车的电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而衰减,这意味着它们的效率会降低,最终,你的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减少。
而且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不像小家电那样便宜,当需要更换电池时,购买电池的成本会远远超过电动汽车的实际价值。
所以更换一辆新车比更换电池组更划算。
当然,如果你不想过早地更换你的汽车,你可以通过每天正确地使用它来延长电池的寿命,使它更健康、更高效。
此外,虽然电池性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经过专家和汽车制造商的测试,它在行驶32万公里后至少能提供70%的电力。
为什么电池会衰变
电池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性能下降的问题一直在减少。
然而,即使是最新的应用程序也不能完全避免性能的下降,而且有许多因素可能会造成影响。
也许造成效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电池的使用和充电循环。
经常在充满电的情况下给电池放电,久而久之,会损害电池保持最佳能量存储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制造商通常建议只充电80%,永远不要让续航里程完全降为零。
快速充电也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因为快速充电会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
虽然液体冷却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但通常使用快速充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极端的热循环可能会对锂电池造成损害。
类似的,但不那么极端,当电动汽车在炎热的天气中使用时,性能下降要比在寒冷天气中使用时大得多。
电动汽车蓄电池如何保养
虽然电动汽车的电池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车主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电池充满电并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保护电池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仔细管理它的充放电。
理想情况下,这意味着保持电池电量不低于20%,充电不超过80%——尤其是当电池开始发热时,这会对其化学性能产生影响。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选择那些能够让车主在买车时定制充电时间的电动汽车。
这允许用户决定何时给电池充电,更重要的是,为电池设置最大充电限制,以防止过度充电。
此外,最好不要完全耗尽电池,造成过度放电。
过度释放会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使电池容量变小,使用寿命缩短,电池内阻增大。因此,最好在电量为20%时充电,车主应避免长时间停放电动车,使电池完全耗尽。
充电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少用直流快速充电桩。
虽然在长途旅行或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充电时充电没问题,但其副作用是电池在电击时会升温,从而损坏锂离子。
如果你在极热或极冷的天气下使用电动汽车,请确保停车时充满电(当然,最高可达80%)。
这保持电池的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并保持电池在一个最佳的温度,以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作为电动汽车的车主,你需要了解你驾驶电动汽车的方式也会影响电池寿命。
就像快速充电一样,电池快速耗尽会导致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效率和电池寿命的降低。
你开得越快,你使用电动汽车标志性的闪电般的瞬时扭矩越多,你就会在电池中产生越多的有害热量。
所以如果你想要电池续航时间,最好平稳行驶。
电动汽车电池保修
制造商敏锐地意识到,过早出现的昂贵电池故障可能会吓跑许多电动汽车的潜在买家。但如果处理得当,如今大多数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可以和汽车一样长。
但为了让客户放心,大多数汽车公司都为电池提供单独的延长保修。
例如,奥迪(Audi)、宝马(BMW)、捷豹(Jaguar)、日产(Nissan)和雷诺(Renault)提供8年的电池保修期和16万公里的续航里程,而现代将续航里程限制提高到20万公里。
特斯拉也有同样的8年保修期,但没有里程上限(Model3除外)。
所以在买车的时候,也最好看一下电池的保修条款,大多数汽车厂家都规定过电池的保修期应该能够维持70% - 75%。
如果衰减值高于这个值,你可以直接要求厂家更换。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致邮sales@greenway-battery.com删除。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