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把首页 企业库 产品库 行业圈 企业资讯

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 行业圈 > 电气圈 > 电气资讯 >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为什么要安装可燃气体检测仪?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为什么要安装可燃气体检测仪?

2022-01-10 15:34:58来源:一大把网站
可燃气体,顾名思义,这一种在常温常压下能够燃烧的气态物质。例如氢气、乙炔、乙烯、氨、甲烷等。可燃气体具有气体的一般特性。一种组分的可燃气体称单一气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可燃气体的混合物称混合可燃气体。可燃性气体在相应的助燃介质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点火源作用下,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可燃气体按照一定的流速从喷嘴喷射出,其燃烧速度决定于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扩散速度。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数值。 (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为保证这一点,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时,应根据可燃气(蒸气、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和其它理化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通风、置换、惰性气体稀释、检测报警等。 气体名称 爆炸下限(V%) 爆炸上限(V%) 着火点(℃) 天然气 4% 16% ≈650℃ 甲烷 5% 15% ≈540℃ Z烷 2.9% 11.3% ≈515℃ 丙烷 2.1% 9.5% ≈450℃ 异丁烷 1.8% 8.4% ≈560℃ 液化石油气 17% 9.7% ≈490℃ 焦炉煤气 4.72% 37.54% 600~ 650℃ 高炉煤气 40% 70% 700℃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可燃气体报警器主要有催化燃烧型、热导型、红外吸收型和半导体型等几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催化燃烧型。催化燃烧型报警器传感器主要是由桥式电路、气敏原件组成。当可燃气体进入报警器探头,气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铂丝表面产生无烟催化燃烧,导致铂丝升温,铂丝是感温原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长,桥式电路失去平衡,产生电流,即将气体浓度值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报警器由探测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探测器即探头传感器部分,将气体浓度转换成电信号,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放大电路、报警系统和显示器等部分。 TA-200-F可燃气体检测仪参数 工作电压 20-28V DC,额定24V DC 波特率 9600 测量气体 可燃气体 检测原理 电化学 采样精度 ≤±3%(F.S) 响应时间 T90≤20s 重复性 ≤±2% 工作湿度 5%~90%RH非凝露 工作温度 -40℃~70℃ 长期漂移 ≤+2% (F.S/年) 存储温度 -40℃~60℃ 预热时间 30S 工作电流 ≤50mA 工作气压 正常气压 安装方式 管道式、壁挂式 质保期 1年 输出接口 多种 外壳材质 不锈钢304 使用寿命 2~6年 防爆等级 IP66 测量范围 1~100%LEL 输出信号 4~20mA或RS485 以上就是特安电子为您带来的“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为什么要安装可燃气体检测仪?”,想了解更多关于可燃气体检测仪的产品,欢迎联系我们。南京特安电子专注于气体检测报警仪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气体检测仪全部采用进口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的优点,可用于工业危险场合中检测,保护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具有多年研发经验,产品型号规格齐全,高品质保证!欢迎来电咨询,联系电话:133-0159-5372。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