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把首页 企业库 产品库 行业圈 企业资讯

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 行业圈 > 电气圈 > 电气资讯 > 中国首个“学生造”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首个“学生造”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022-02-28 16:18:12来源:一大把网站
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随着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圆满出征,满载着武大学子航天梦的“启明星一号”微纳卫星顺利起航。 14时11分,收到“启明星”卫星遥测信号,卫星信号稳定,工作正常。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这颗名为“启明星”的卫星 由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 老师和学生团队耗时3年研制成功 “启明星”是一颗40×30×40厘米的微纳卫星,重量只有19.2千克,它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卫星。 50名学生是“启明星”的研发主力军 “启明星”放手让学生来做,是个大胆的想法,也是武大遥感学科老师们的共识。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巫兆聪教授说,之前学生们多数做的是一些算法和软件开发,卫星的设计、制造比这要复杂得多。由软向硬的突破和提升,让学生们有一个系统工程全链条思维的锻炼。 武汉大学宇航院提出一种新教学理念——空间实验室。把卫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把实验室放在天上。“启明星”项目的负责人金光教授介绍说,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和卫星的实时互动,在太空中设计、完成实验。金光教授从1000万元科研经费中拿出800万元,用于卫星的研制、发射。从卫星提出想法到研制完成,历时了3年多,其间,有的学生毕业离开,金光教授粗略地数了一下,参与“启明星”研制的学生大约有50人,本科生20人、研究生30人,学生是“启明星”研发的主力军。   这个亮点创意是一名学生提出的 “启明星”的一大亮点是它的夜光遥感。截至目前,国外卫星的夜光遥感很少,一般只有一个波段,“启明星”则达到了8个波段,之前传统的最多就3个波段。而这个创意是由一位学生提出的。 李津津是“启明星”学生研发团队众多女生中的一位,正是当时还在读研一的她提出来,能不能让“启明星”戴上“有色眼镜”? 过去的卫星夜光遥感是黑白的,只有明和暗的区别,美国的卫星只有一个波段就是如此。想要看到彩色,必须增加波段。李津津的“雄心”是要看到夜晚的深蓝浅蓝、深黄浅黄、深红浅红等等,这样波段不断增加到8个。人眼可见光的频率是480—650纳米,而8个波段的“启明星”夜光遥感频率覆盖了400—1000纳米范围,也就是说,超过了人眼的可视范围,“启明星”看到的地球之夜,不仅像人眼一样逼真,而且更清晰广阔。此外,“启明星”夜光遥感的8个波段是可控可变的,可以定制任意波段组合成像,这也是其他卫星不具备的功能。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巫兆聪教授形容说,这种灵活的工作模式类似于人类戴上不同的“有色眼镜”看世界,想看红的就看红的,想看绿的就看绿的。   “启明星”可测量城市光污染 “启明星”夜光遥感研发团队负责人李熙教授展望说,现在“启明星”可以将小到具体城市的光污染都进行非常精准地测量。 光污染是目前比较严重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源,不同波段的光污染和疾病的具体关联度一直没有弄清楚。“启明星”所获得的数据,将对中国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光污染研究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启明星”由武汉大学豹澥地面站测控 “启明星”项目中负责地面测控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实验师沈欣介绍,武汉大学自己建设的一座卫星地面站正等着“启明星”飞临武汉,地面站像一颗“卫星大脑”,一方面接收卫星传回的数据;另一方面,发出信号,指挥天上的卫星进一步工作。 位于豹澥的武汉大学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从2012年开始建设,如今已经颇具规模,该站也是国内民口高校第一个测控数传一体化的卫星地面站。 据介绍,“启明星”飞到武汉上空,地面站一天大概有4次窗口可以接收卫星传输信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