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知多少:低碳水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022-04-11 16:22:13来源:一大把网站
“双碳”已成为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以水泥混凝土为代表的建筑材料作为世界上最大宗的人工制备材料,在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巨量碳排放污染的问题。如何科学研发和有效应用碳减排技术,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首低碳混凝土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生产、使用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方法与已有通用技术相比,能够直接或间接降低碳排放的技术。其次,我们要知道混凝土的碳排放是从哪来的。研究表明,从生产的角度,混凝土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生产燃料动力带入、混凝土生产过程动力产生、混凝土运输过程燃油产生。研究显示,混凝土碳排放量的90%以上来自于原料带入,主要是水泥。从使用的角度,混凝土的质量决定其使用效能和寿命,建筑产品和工程的使用周期越长,其碳排量的单位分摊则越低。
基于混凝土碳排放的构成,混凝土的碳减排技术路线应该很清晰,一是在混凝土中少用水泥,直接减少碳排放;二是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使其具有好的性能和长寿命,间接减少碳排放。
1.混凝土中少用水泥技术
混凝土中少用水泥技术主要包括:(1)多用矿物掺和料替代水泥;(2)采用工业固废、尾矿、建筑垃圾替代骨料等原料;(3)采用可循环设计混凝土材料体系;(4)充分发挥胶凝材料的水化胶凝活性。
举例:C30混凝土配方常用P.O42.5水泥量为350kg/m3,P.O42.5水泥的CO?排放量约为750kg/t.c,采用矿物掺和料150kg/m?的替代水泥的配方,可计算减少碳排量113kg/m3,减少幅度为43%。
2.提高混凝土质量技术
此处所指为广义混凝土质量,包括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寿命等。提高混凝土质量技术包括:(1)研发应用最优化的混凝土配方设计;(2)形成最佳混凝土结构与性能;(3)采用高技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复合结构混凝土等)技术。
比如说,现有混凝土配料设计较粗放,并没有达到原料组成与结构的最优化,一方面造成材料浪费,如普遍存在的多用高碳排放水泥;另一方面混凝土结构较易形成内部孔隙等缺陷,造成耐久性能劣化。又比如,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寿命若从50年提升至100年,则使碳排量减摊一半。
在建材行业中,水泥生产提供了80%以上的碳排量,而水泥碳排放又转手带给了混凝土。据统计,混凝CO2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14.5%以上。因此低碳混凝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