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屈光发育档案有什么用吗?
建屈光发育档案就是对眼球的发育过程做一记录,即定期记录角膜曲率、眼轴、睫状肌麻痹与小瞳验光结果、眼压、身高等指标,连续跟踪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当这些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也就是说,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就可以持续监测孩子的眼健康状态。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儿童,从儿童进入托儿所开始,每隔6个月进行1次屈光检查,屈光发育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眼位、眼底检查、眼压、身高等生理指数。通过完善的记录孩子的屈光发育状态,动态的观测孩子的近视发育情况并且及时给予个体化控制方案,同时也让医生和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有效控制近视的目的。屈光发育健康档案更多的是一种预防监控系统,不是仅仅对已发生近视的儿童才建立的,而是对所有适龄儿童(3~12岁较佳)都有效果。
1、能及早发现眼屈光异常,如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和弱视等;2、能及早发现婴幼少儿是否有眼疾;3、对进展过快的儿童高度近视,及早行后巩膜加固术等个体化干预;4、能在视力正常的儿童中,筛选出近视眼“坯子”。举个例子,8岁儿童应该有125~150度远视,视力是1.0。若检查发现一名8岁儿童的屈光状态是75度远视或正视眼,今后变成近视眼的概率较大,必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然而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很复杂,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来防治,没有捷径可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器械被证实能治愈近视眼。
屈光发育档案是通过定期地记录孩子的视力、眼轴、角膜曲率、眼压、屈光状态等来形成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可以密切跟踪孩子的视觉健康发育情况了。屈光发育档案包含记录裸眼视力、日常生活视力和尽量矫正视力;测量角膜屈光度和曲率半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眼压等生理指数;建立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能定期了解儿童的近视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