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青铜器具备哪些特点?
(1)唐代仿古青铜器的特点。唐代仿古青铜器的特点是:铜质呈银灰色,质地比真器细腻,外表多做“熟坑”模样,口,颈,足内均有旋纹(很细很浅的凹旋纹,这是商周铜器和战国铜器没有的特征),一般底下沉,低于商周和战国器的器底,仿器的足比真器要高一些。(2)宋代仿古青铜器的特点。宋在艺术上盛行复古,特别是宋徽宗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让宫廷作坊仿制了大量三代彝器作为陈设品,其中,有不少件是以真器为模的,器形,纹饰仿得相当逼真,一般连范痕,垫片都仿出来,如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珍藏的宋仿铜壶,铭文为“1173年二月初十造”针刻字,连器表花纹处的铸痕都仿制出来了,但宋仿器在神气上略有不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宣和三年仿西周尊也是如此。宋代宫廷仿商周铜器,仿汉代铜器都显得厚重,铜质粗糙发暗,无亮地子,有硬锈也仅是一层,显得浮薄,圈足及口沿均圆滑齐整不锈钢雕塑,尤其是圈足底沿无有向内的扉茬,器纹饰的地纹都较模糊。
一是常铸有铭文表明是仿制品,宫廷所仿多铸有本朝年款,例如宣德三年工部奉敕仿制之商周青铜器器底多铸有篆文书写的“宣德”二字。明末潞王所仿制器则有“潞国制”字样,并有器物编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年间宫廷仿商周铜器亦有“大清乾隆年制”铭文。历代地方官吏仿制品除注明年款外,还注明官称姓名。 二是仿制品在形制与气韵上多与原器有差异。这是因为既是仿造,不像作伪,故不必追求逼真,往往是只求形似,而不严格遵从古制,甚至还有所变化,体现种种时代风格。宋代仿古器因多以商周原器为模式,故在形制上较为相像,但与原器相比,造型略显呆滞、粗拙,且体形一般较大,特别是鼎、爵、斝等器。此外将仿古器纹饰与商周器物纹饰仔细对照亦可看出其不够准确,形象多有变异,如北京故宫所藏宋仿商簋与商簋形制颇相如,但其颈部与圈足所饰夔纹形象与地纹均较商代纹饰失真且粗糙。
古代青铜器的仿制与伪造有明显的区别:仿制意在尊古,故仿制精品可与真器等价;伪造者意在欺世,故伪造者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