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工艺,古代工匠的智慧——高密高博铭品
2022-06-20 11:21:25来源:一大把网站
榫卯
凸者为“榫”,
凹者为“卯”
榫卯(sǔn mǎo)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传统木匠工艺,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
何为榫卯?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做“卯”。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稳固地结合在一起了。
榫卯工艺是古代工匠的必备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好的工艺师傅能让榫卯两部分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它的优势是坚固耐保存、方便拆卸搬运,还不伤木质。不像钉子易腐蚀。
榫卯的构件形态多种多样,从而可以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这就满足了传统木制家具对不同造型的需要。
榫卯被称作我国传统家具的“灵魂”,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使用钉子。传统家具在现代被称为中国文化遗产,多半是榫卯结构的功劳——在古代,整套传统家具甚至整幢建筑都不使用任何金属,但却能在经历长期使用、自然损耗、甚至是地震的前提下,依然能够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简直就是奇迹!
榫卯工艺是堪称可以媲美京剧的中国国粹,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不易锈蚀又方便拆卸。榫卯工艺也契合了中国古人的文化理念。《易经》里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要遵循阴阳、盈亏的道理,互补共生,缺一不可。而榫卯结构正是按照这个道理设计的。
榫卯的技艺无法完全依照书本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形态,计算其比例、重量,而采取不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凭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再代代相传。可以说榫卯结构是我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化机械生产的进步和人们对效率追求的提高,手工逐渐被机器代替,榫卯工艺也在一步步走向城市边缘,走出人们的视野。
好的工艺需要传承,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